再谈“越注意越口吃”,放弃对口吃的消极注意
海青的一些课程感悟分享给大家。
有一则小故事很有趣,一只蜈蚣在走路,一只青蛙想戏弄他,就问道:“你36条腿,哪一条先动,哪一条腿后动?哪一条腿使劲,那一条腿不使劲?哪一条腿为主,哪一条腿为次呢?”蜈蚣一听,心里犯了嘀咕:“哪条腿动,哪条腿不动;哪条腿先动,哪条腿后动,我得注意一下”,结果他哪条腿也不会动了。
其实跟我们人类讲话也是一样的道理,我们人类讲话发出声音,是生来本身就会的本能,说话的协调运动并不需要任何控制下,就可以完成,是自动化的系统。有的口吃朋友会跟我说,海青老师我讲话的时候肚子是鼓起来的?还是瘪进去的?我说话的时候嘴巴张多大比较好?我的气息需要吸到百分之多少会比较合适?我的后槽牙需要打开到什么程度?我需要去锻炼我的横膈膜吗?等等等等。很多类似的问题问到我。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是,有时候无需意识控制,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当你高度注意自己的嘴巴、下巴、气息的时候本身就是高度提醒和警戒的过程,当你真的要出发音了,结果就是发生了和蜈蚣走路一样的情况,发现自己真的发布出来了,身体和想法完全不在同一个频率上。所以,顺其自然才是生命中自然法则,过度的控制和高度注意都不会让自己轻松下来,反而起到反效应。
有时候,我们口吃朋友对未来即将要讲话的恐惧无限放大,不断反复去想象会出现口吃现象,实则是想象让自己当下更加的紧张和害怕,一度让自己当下紧张焦虑甚至无法入眠。当然没有任何人想这个样子,如果尝试着停止想象,做当下该做的事情,注意力放在当下例如喝水时水的温度,呼吸时流经的部位等,也许比你一直想象未来,不断加深大脑对口吃的恐惧的印象要好很多。
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口吃,平时只要听到孩子出现问题就不断的打断和提醒,让孩子记住。殊不知这种刻意提醒反而加重了孩子对口吃的消极注意,下一次在类似场景下讲话的时候唇舌齿反而自动化的僵硬起来,像蜈蚣一样不会走路了。
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经验不同,承受和抵制外界干扰性刺激的能力也是不同的。很多人对于口吃的态度是泰然处之,所以一辈子也没有成为口吃患者,而有些人对口吃的态度是如临大敌、诚惶诚恐,在边战边败中推到了口吃者的行列中。
我们要想彻底矫正口吃,首先要改变对口吃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态度,放弃对口吃的消极注意。
(责任编辑:海青老师)